/, 未分类/端午佳节聊聊中药的“毒性”

端午佳节聊聊中药的“毒性”

作者:| 2020-06-27T16:51:25+00:00 6月 27th, 2020|医学误区, 未分类|暂无评论

编前语

端午佳节,中国传统有佩香囊、挂菖蒲、焚艾草、饮雄黄、熏苍术、白芷等的风俗习惯,这是古时为了祛毒辟疫而采用的手段。而今,中药在新冠疫情防治方面的作用已经有目共睹,但是有的人担心中药有“毒性”,认为中药会导致肝损伤等。值此佳节,小编就和您聊聊中药的“毒性”。

中药安全无毒吗?错!吃药就是吃毒吗?错!

中药能常服久服吗?中药会导致肝损伤吗?要看是什么药?谁吃药?谁开药!

什么药:毒性,其实就是药的偏性

《神农本草经》根据药物有无毒性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虽然今天看来有部分药物的分类尚需商榷,但总的原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上品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可以常服、久服,可以养生延年。

食物与中药之间本无明确的界限,古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也可以作为药物来用。《内经》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之说,这可以作为我们日常饮食养生的指导总纲。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已与中药结下了不可分割的缘份。如丁香、八角、茴香、肉桂、肉蔻,我们日常烹饪以之为调料常常食用,不会有所谓毒性;黑芝麻、百合、山药、糯米我们用以熬粥天天食用,也不会有毒副作用;麦芽、山楂、玫瑰、蜂蜜天天泡水饮用,也不会出问题;枸杞子、桑椹、大枣、核桃等,同样如此。这些不都是中药吗?可见,不是什么中药都不可以长服久服。

 

中品主养性以应人,为治病补虚药。有的药,有毒无毒,是根据药量、服药的人而定,酌情其宜;有的药可以常吃,有的不可以。

 

下品主治以应地,为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病为主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某些药物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甚至死亡。

中品和下品药都有毒性。有毒为何还以之为药?

药的毒性,其实就是药的“偏性”。正是因为某些动、植物或者矿石有这种偏性,才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才能入药,正是这种偏性用以治病、祛邪。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也就是说,不同毒性药物治病的服用时间有不同的要求。

下品的药物多是大毒的药物。但很多疑难重症的治疗必须依靠此类的药物。某些标准按照其检测的某些中药 的所谓“有效成份”在动物实验时有毒性,就禁止使用,这是很片面的,因为重病的身体与常态的身体有着很大的不同。通常,医生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病情开药方,服用一段时间后会根据病人病情变化调整药方,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气候节气特点、病人所处的地域环境特点适当对药方进行调整。这些疾病痊愈后就不必再服用了这类药物了。

谁吃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药物之偏性,恰恰可以弥补病人体质的缺陷。有些人脾胃虚弱的人,健脾丸可能需要按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服用;有些先天不足,即肾气虚弱之人,也是需要长服久服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类补肾的药物。一个人如果属于寒性体质,这个人很可能需常用一些偏热性的药物。附子是大辛大热之药,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是不适宜的。有古籍记载,居住在寒潭风土极寒之地的老百姓,就像吃芋头吃栗子一样经常吃附子。“蓟州卫张百户”,因为体质特殊,常年服鹿茸、附子等药,活到八十多岁。先天体质虚弱的人,就应该长期服用相应的中药进行培补。

一种药,对不同的人,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一个人,可能是救命的药,对另一个人,可能就是杀人的药。砒霜,无病之人口服、外用均可引起中毒,但是,砒霜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当中,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谁开药:药无罪,人之过

古人说“是药三分毒”,后面还有一句话“有病病受之,无病身受之”,即有病的人,需要这种偏性以毒攻毒,病就治好了。没有病的人吃,就会身受其害。

药是用来治病的工具,同样的工具在不同的医生手里,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这取决于医生的思想高度,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中药的认识深度等。人参看上去是补药,但如果医生断病不准,照样可以杀人;附子具有大毒,但经高明医生之手却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关键在于对疾病的判断与对药物性能理解。

医生如果没有正确判断根本病因,简单的辨证论治,根据疾病症状开的药不可久服。如皮肤起疹子,嘴角起泡,以为是上火,开具清热解毒的药方,而事实上病人是内寒外热,应该祛寒而不是清热,这种药必然是越吃越糟糕。不明根本病因的运用药物,长服一定会出问题。现在很多人不懂得药物和人体疾病症状的关系、错用乱用,比如龙胆泻肝丸的错误运用,导致了肾毒性;又比如在日本,小柴胡汤被用作保健品应用,也引起很多后患。

对于包治百病、不明成分的“祖传秘方”要慎用。因为需要根据病人与病情的具体情况用药,世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仙丹灵方”。 没有诊疗经验的假医生开的药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不根据服药人的体质和病情吃药,吃错了或吃反了,一副药都是多余,久吃甚至会危及生命!

所以,药无罪,人之过!

 

中药会导致肝损伤吗?

中药是否能导致肝损伤?相信到了这里,您已经有答案了:

第一,什么药。上品,药食同源且符合自身体质类型,是不会损伤肝脏的。中下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果不加分析的长服久服,可能会导致肝损伤。

第二,什么质量的药。中药的质量也分上中下不同等级,劣质药,炮制不得当,会伤害肝脏甚至伤及性命的。假药就更不用说了。

第三,什么思路的治疗方案。药方,反映了医生的思路。遇到不明白的医生,思路错了,药吃反了,当然会损害身体。

 

因此,明白的医生,用质量过关的药,给予正确的治疗,不仅不伤肝,还有护肝保肝的作用。临床上,不少肝损伤的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好转案例比比皆是。如果不加分析地认为中草药导致肝损害,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在研究方法上是糊涂的,如果是中医黑定是居心叵测。

 

注:1.案例故事为临床真实案例资料,为保护患者隐私,姓名为化名;2.求医问药需要在专业医师诊断下进行,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3.文字源自泰济堂。转载请注明。4.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公告通知:“产后抑郁症免费救助”公益项目报名通知(报名持续进行中)【新华网-健康解码】中医揭秘产后抑郁的真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