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济医案/连患高血压的北大教授也陷入“中医骗局”?竟连续六年做同一件事……

连患高血压的北大教授也陷入“中医骗局”?竟连续六年做同一件事……

作者:| 2019-08-31T15:28:58+00:00 1月 22nd, 2019|医学误区, 泰济医案|暂无评论
2018年年底,一篇揭露某年销售额200亿,线下拥有7000多家加盟店的保健品公司真实面目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说到一个叫“周洋”的癌症女孩,在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一度接近正常水平,却因家人听信了该保健品公司的宣传,选择吃该公司销售的“抗癌”产品,两个月后因病情恶化去世。社会上靠着“中医秘方”跟传销,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放弃正常治疗的骗局屡见不鲜,被骗者多是中老年人,在香港工作的小赵担心自己的大学老师也陷入了这样的“中医骗局”。小赵的老师靳老师今年80岁了,退休前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深受学生爱戴。靳老师身子骨也硬朗,退休后返聘,直到2011年才正式退休。然而从2012年9月开始,靳老师做了一件大家无法理解的事儿:每周定期去找一位中医“看病”,一周至少1次,就跟打卡上班似的,风雨无阻。在小赵看来,靳老师身体很好,连感冒都很少得,治什么病要一周至少1次,还治了六年都没好?现在骗子太多,小赵觉得靳老师肯定被所谓的中医套路了。

给老师去了电话,电话里她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还是那个思维敏捷、逻辑严谨的数学教授,一点儿不像会被老中医套路的样子。小赵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老师却告诉她:“我这是在治未病。并不是医院检查指标、身体器官有问题,有明显病症的时候才是有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年轻人猝死?有些人虽然看着健康,但潜在的隐患早就在身体里了。

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体检指标看着没有大问题,但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重大隐患。如图中的绳子一样,只靠最弱一环撑着,绳子还是连着的,但稍一受刺激就会整个断掉,人的健康可能会崩盘。

▲ 体检指标看着没有大问题,但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重大隐患。如图中的绳子一样,只靠最弱一环撑着,绳子还是连着的,但稍一受刺激就会整个断掉,人的健康可能会崩盘。

 

原来,靳老师一直有高血压,吃了十多年降压药。2011年10月的一天,靳老师正在教外孙女数学,突然就晕倒了。送到医院抢救,做了各项检查,指标显示没问题。只是说这是知识分子常犯的病:脑供血不足。给的治疗方案是:继续吃降压药,头晕发作了就到医院输液,那次连续输了三天。自己的身体自己最了解,虽然医生说没问题,但靳老师却很清楚自己生病了,于是到处找医生看,都没什么效果。直到2012年9月23号(老师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期,她说这对她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天,在一个学生的介绍下,靳老师来到北京泰济堂中医院,结识了张克镇院长。

靳老师的姥爷家是开中药铺的,因为身体不好,小时候她看了很多中医,十几岁开始针灸,所以她对中医很是了解。她说张院长的诊治方法跟别的中医都不一样,一般针灸要沿着经络扎很多针,张院长只扎四针,“他是中医里的新流派”。“针扎下去,感觉如同导电一样,传至脚底,同时感到足底下出凉气,甚至回家了感觉还在。”

虽然靳老师看着身体没病,但她从小就体寒,体温常年在35℃出头,不到36℃,手脚常常是冰凉的。而且自小胃肠不太好,后来发现得了萎缩性胃炎,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医生警告过她,她这病容易转成癌症,说体温低的人癌细胞比正常体温的要活跃许多。

靳老师爱人的姐夫,跟她以前的症状一样,萎缩性胃炎,后来发展成癌症。最后手术的时候因为并发症,没抢救过来,走了。所以靳老师反复说着一句话:“如果不是到张院长这儿来治的话,我都不知道现在在哪儿了。”她说自己可能早就因为胃癌肠癌不在了,这六年时间,张院长的治疗让她避免了很多可能的疾病。

事实上,在张院长这治疗一个月之后,老师就不用再吃降压药,血压恢复正常,头不晕,颈椎也不再疼了。靳老师之前做体检的时候,有被认为是危险的指标,在治疗半年后,也有了好转。现在她的体温由以前的35℃多升到了36℃多,就算是冬天,手脚也是暖和的。以前因为胃炎,每到9、10月份,身体就不舒服,不想吃饭。现在这个症状也没了,一天三顿都吃得很好。最重要的是她整个人状态都变好了,吃得好睡得好,腿脚走路很利索, 80岁的年纪还到外地去旅行。打车的时候司机说她“像60岁”,看着很年轻。家人也都说她现在气色越来越好,比年轻时候气色看起来还要好。

这件事在靳老师的朋友圈引起不小轰动,也让一些朋友慕名而来,找张院长看病。2015年,靳老师的弟妹患了湿疹,在皮肤病医院住院治疗三个月,湿疹消了,回家半个月后复发。又再回医院,反复几次,最后医生直接说他也没办法了,说就是这些药,意思是“你自己看着办吧”。当时严重到全身都是疹子,只能坐着,躺都躺不下去,一夜夜睡不着,浑身无力。介绍她来张院长这,第一次针灸回去就能睡觉了,1个月后皮肤有了明显的好转,治了差不多3个月,基本痊愈,脸色比生病前红润,体力很好,还到处旅游。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老师的很多家人、和家人的同事朋友们都在泰济堂治好了病。

“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靳老师很清楚自己身体在早年亏损太大,虽然现在看着没啥毛病,但体质还是弱,所以仍然坚持只要在北京,就一周至少2次去泰济堂“打卡”。

都说“上医治未病”,医术最高明的是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的医生,但是大多数病人在自己生病之前,是不会认为自己需要治疗的。像靳老师这样能够主动读书学习去了解医理,并且主动求医治“未病”的,看起来无法理解,甚至像着了魔被骗一样,但是仔细想来,这却是真正的大智慧!

医者有高下之分,病人也其实也分高下的。传统认为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病人太多,好医生太少!其实有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原因是:病人的医学知识太匮乏。如果医学知识能得到普及,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是怎么回事,就会知道有些病原来是不用治的,有些药吃了反而是会加重病情的。这样就不会出现盲目就医,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被所谓的“中医骗局”、“保健陷阱”所蒙蔽的情况了。

 

编后语
2019.1.22
靳老师通过与张克镇院长的交谈,读了他的医学著作,了解他的医学理念后,坚定的认为他是当代中医里的新流派。加上她本人和周围亲友的治疗效果,让她更相信院长,于是坚持长期治疗。像靳老师这样信任张院长的学者还有很多,许多在院长给看好病后,为院长题字表达了谢意。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