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右侧肢体麻木&颈椎病

【案例】右侧肢体麻木&颈椎病

作者:| 2022-12-03T20:42:31+00:00 1月 27th, 2017|泰济医案|暂无评论
前言在门诊经常会有人问:你们医院擅长治什么病呀?这个常见的问题对于我们医院,还真不是一二句话能说明白的,先从医生如何治病说起吧:有人说医生只有两种,能看病的医生和能杀人的医生。现在很多疾病根本无法真正治愈,所使用的药物和医疗手段除了能暂时缓解症状,也会催生新的疾病和形成身体损害。跟诊时常听张老师说:三流的医生依靠指标治病,二流的医生依靠药物见病治病;一流的医生用技术治病;最好的上医则会用思想看病。

现在我们常用的很多治疗方法及药物是根据医学知识产生的,而当今又是知识膨胀的时代,就医学而言,针对同一种病,各种流派,各说各的道理,甚至为了利益真真假假的“科学”知识越来越泛滥,孰真孰假?如何甄别?这就需要敏锐的思想。知识好比一颗颗的珍珠,我们要串成美丽的项链,需要一条主线,而这条线就是思想。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导,知识越多会越混乱。

另外,诊病本身也需要思想。治疗疾病不仅仅是根据指标与症状,最重要的需要找准病因,针对病因才可能将疾病彻底根治。如何找病因?需要医生的思想。泰济堂诊疗模式的特别之处,在于张克镇院长创立的“循源医学”体系,很多看上去很复杂的疾病,一经分析,便条理清晰,这也是我们能够治愈很多久治不愈的所谓“疑难”疾病的法宝。当然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患病非一日所得,去病更需假以时日。即便遇到明医良药,也需病人耐心配合,否则难成正果。

以下是选取了2016年的几个较有代表性的病案,供大家参考:

  

医生用什么看病(医生与病人都务必知道):

张某某,男,61岁,右侧肢体麻木20天。在当地医院经CT、核磁等检查诊为腔隙性脑梗,住院10余天,进行溶栓治疗无效。遂来北京某三甲中医院诊治,化验血脂高,认为其麻木与血脂高有关,给予辛伐他汀口服5天,患者自感无效,且出现上腹不适,停服。遂来我院求治。查其颈背僵硬,左侧尤甚,且颈部向左侧凸出,左尺细弱。        当即用中医正脊手法对其颈部位予以推拿矫正5分钟许,患者自感头目清爽,右侧肢体麻木等不适感消失。

分析:

右侧肢体麻木,多与左侧脑供血不足有关,而患者左侧颈背肌肉僵硬突出,必然影响左半脑供血。故告知患者不必因担心颅内血管堵塞而紧张,颈背部位肌肉松解后,症状会消失。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

一种医生只会用指标看病(很危险):

将症状与指标硬性地建立因果关系,给病人开降指标的药物,此种治疗比比皆是,害人匪浅。

二种医生用科学仪器检查的结果看病(小心了):

上述检查中所谓“腔隙性脑梗”,老年病人里较常见,但多不会引起症状。此种情况临床上很多,如腰痛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腿痛与缺钙的关系等等。这种所谓的“科学”、“客观”、“眼见为实”,依然贻害无穷。

三种医生用技术看病(比较靠谱):

如该病例,用手法推拿正脊的技术,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将其症状减轻,并且不会有副作用。但治好之后会不会复发?如何预防其复发?导致右侧肢体麻木的终极病因是什么?这就不是简单地用技术能解决的问题了。

四种医生用思想看病(很幸运,很稀缺):

如该病案,在给他手法治愈之后,再来分析导致颈椎异常的原因。询问发现,病人有一不良习惯,平时看手机、看书、看电视喜欢向右歪头。于是,这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习惯,成了导致他颈椎部位形态改变的真正原因!告知其改变不良习惯,疾病不会复发了。

该案例,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需要谨记:

一医生治病,一定要有思想。知识是死的,如果没有思想,滥用知识反而会害人。

二仪器设备检查出来的结果,未必真的客观。即便真的符合临床病人的实际情况,也应该冷静地分析其因果关系,作为医生,人命关天,不能点错鸳鸯谱。

三作为病人,不可简单地把健康的命运交给医院、医生或药物。因为很多大病都是由一些微不足道的不良习惯导致的。

四不明病因的用药,有害无益。

五治病的关键,不是检查结果准确,而是寻找病因准确;使复杂疾病变得简单明晰,是衡量医者的基本功。

颈椎腰椎病相关链接:【第28期】颈椎病的“替罪羊”【第13期】”腰痛”的背后【第23期】骨质增生是腰腿痛的原因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