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济新闻, 纪事/《中国妇女报》| 张克镇院长:“别把身体当汽车,把医学当4S店!”

《中国妇女报》| 张克镇院长:“别把身体当汽车,把医学当4S店!”

作者:| 2019-03-07T11:10:21+00:00 4月 24th, 2018|泰济堂纪事, 泰济新闻, 纪事|暂无评论

张克镇院长在深圳市民大讲堂演讲引起广泛关注,《晶报》、《中国妇女报》等媒体相继转载报道。《中国妇女报》在“健康周刊”专题版面头条,用一半的版面进行了重点报道,以下是原文。

我们为什么离健康越来越远?名医张克镇告诉我们——

“别把身体当汽车,把医学当4S店!”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叶海燕

10月22日下午,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院长、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克镇来到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举办讲座。

“医学发展到今天,有很多问题让我们困惑:为什么医学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发达,医疗费的投入越来越多,健康的人却越来越少?”这位名医与大家分享了他30年来的医学思考与实践成果。他说,我们一定要知道医学体系本身存在哪些缺陷,需要反思我们的就医、保健行为,找到获得健康的方式和路径。

他同时形象地提醒大家:别把身体当汽车,把医学当4S店。

了解自己身体的“空间”

一张真实的人体解剖图呈现在我们面前,张克镇说,从他的研究视角来看,我们对人体结构的认知还存在缺陷,除了器官、组织、细胞之外,胃、肠道、心脏、肺脏内部及器官与器官,组织与组织之间充满了空间。而皮肤、骨骼等看上去很致密与坚硬的组织放大后,里面仍然是“空”的。再往微观研究,如从细胞中寻找实体,最终会发现你想寻找的实体继续放大以后仍然是空的,空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结构,但研究中我们却把它忽略了。

“人体中存在的空间,在生命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空间通道正常,那么我们就是健康的,空间出现问题,疾病就形成了。比如血栓与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不就是正常空间逐渐被实体占有的结果吗?假如我们了解到空间的规律,就不至于等到发生生命危险时才发现疾病。实际上在动脉硬化或血栓形成的早期,空间早已发生异常变化了。

很多人到医院看病,身体很不舒服但检查后没有异常。这并不代表没有病,而是还没有发生器质性疾病,多是空间层面出现异常导致的。

张克镇认为,空间规律可以正确解读与诊治人体疾病。如我们受寒为什么会发烧?因为正常体内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会通过皮肤正常空间散发出去,一受寒,皮肤空间会收缩,散热的通道被阻断了,热量在体内积累会导致体温上升。所以受寒后往往会感觉肌肉、颈椎发紧,头疼、心慌等一系列症状。了解了空间的规律,就非常容易解决了,不至于滥服抗生素等药物。

所有的疾病都是有原因的

“医学模式的衍变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张克镇介绍说,1977年,美国医学家发现很多疾病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于是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人类很多致病的原因涵盖在内。

在张克镇看来,这个当前医学最先进的医学模式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我们人类从诞生时从来没有离开过大自然,自然界的温度变化、地域变化、山川河流等都会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他认为,应该把自然因素纳入到医学模式之内,提出更为完善的“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例如风湿病,非常明显和自然因素、气候变化有关系。但是由于我们的认识不全面,把这一大类疾病当成“免疫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总是在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干扰和损伤本来就虚弱的身体,而真正的病因却被忽略。如果我们认识不到风寒湿等对人体的影响,那么这类的疾病永远都无法治愈。

张克镇说,遇到这样的病人,我最关注的不是病人患病的轻重,而是他用了多长时间的激素等药物,这类药物尤其对骨骼的损害很大,使本来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如果我们认识到风寒湿等自然因素是真正的病因,这类的疾病也就不是什么“疑难病”了。

所有的疾病,都是有原因的,张克镇说,但可惜的是,当前我们去医院所做的检查与治疗,基本都是针对疾病的结果在循环。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诊治方法,不但不能根治疾病,还会因为药物的毒副作用形成新的问题。

鉴于此,张克镇提出“循源医学”的概念,即诊治疾病一定要从源头入手,而不是简单地针对结果。如果用药改变的仅仅是症状或指标,其实病因仍然存在,指标告诉你好像是正常了,但这只是一种错觉,因为真正的病因还存在。我们长期服用降指标的药物,最后副作用会让身体形成新的症状,之后再用新的药来治这些新的症状。

通常我们去医院看病的程序是:挂号——诉说症状——医生给我们开化验单——根据检查的结果做不同治疗。张克镇认为,仪器检查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疾病的早期是没有办法用仪器检查出来的,可能有接近于三分之一的疾病属于此类;高端仪器误诊率为9%;仪器检查出来后,会存在解读方面的错误,这在临床上经常出现;有不少的检查结果与疾病症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腰椎骨刺与腰痛,很多不是因果关系,但在临床上,我们往往被检查的结果误导,因为检查结果明确显示有骨刺存在。但实际情况是,腰痛的原因多数都是别的因素;检查正确的结果就一定能当治疗的依据吗?也未必全是,因为检查出来的,只是结果,而治疗疾病,最重要的是寻找病因。

张克镇说,过多的依赖现代化医疗设备,让我们犹如一个借助拐棍走路的行者,忘了自己双脚的存在。任何的仪器设备都代替不了医生的思维判断和医患之间的交流。过度依赖与迷信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恰恰会导致误诊的产生。

生活方式:别把身体当汽车

多次应邀在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授课的张克镇提供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哈佛研究者做了一个模拟病例,某病人胃痛,无溃疡,进食后缓解。研究者向全美500个医生征询治疗方案,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医生立刻就给开了诸如雷尼替丁等药物。其实,这个病人的真实情况是,他儿子二个月前死于车祸,他每天要吃八片阿司匹林、喝五杯咖啡,还有酗酒、抽烟等不良嗜好。上述所有行为都会对他的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细心的医生应该先与患者沟通寻找出病因,如果不良嗜好改了,他的胃很可能就会好。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地给病人吃药,而不考虑导致胃病的原因,疾病肯定不会好。同时药物的副作用又会作用到他的身体里,形成新的甚至比疾病本身还要严重的问题。

所以,无论作为病人还是医生,不能简单地把治病看成是吃药,现在药物滥用是导致医源性疾病增多的重要原因。很多疾病越治越复杂,有可能是因为不分析疾病原因,总是用药物去调控结果造成的。

关于影响人们健康因素的比例,张克镇对照着他的列表对大家分析道,医学在维护我们健康里面占的比例实际上只有8%,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呢?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气候条件占7%、社会因素10%、遗传因素15%,生活方式占了60%。

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不少跟“贪”字有关,贪玩、贪嘴、贪杯、贪凉……还有不当的医疗、过度医疗等都会影响到健康。张克镇说,医生看病不是简单的开药、动手术刀,好医生是用思想看病的,药物与手术刀只是治疗的工具。

获得健康的前提是什么?我们的行为方式一定要符合生命的本质规律,如作息、运动、饮食等。人类在农耕社会之前靠获取猎物来生存,需要奔跑等运动;到农耕社会还是体力劳动为主。但近30年由于自动化程度提高,已经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天天坐着不动,我们长期进化与遗传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惯之间产生矛盾,肺活量会降低,运动系统、消化系统也必然会退化。简单地把心脑血管病归结为摄入的脂肪太多,这太单一化了。

张克镇建议大家,一定要花些时间认识医学,不要感觉医学很神秘,其实医学是离生命最近的学问。别把看病当成是医生的事,把自己的身体当汽车,随便扔进4S店修理就行了。试想,我们使用一辆汽车还要学习几个月呢,我们使用自己的身体一生,却对“它”一无所知,这合理吗?

最后,张克镇给大家提出几条忠告:疾病多是自己的行为造成,要学会反思病因,不要只是恐惧结果;医学是价值与价格并不相称的行业,切勿迷信某些“高大上”的医疗形式,能带来健康的才是最好的;决定健康的不是医疗条件,而是个人对医学认识的高度及生活方式;精准的预防,是最高形式的治疗;良好生活方式,是最高明的预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