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空间论 2022-12-31T15:59:22+00:00

     

张克镇主任医师是中医药学卓有建树的学术带头人。他治学严谨,厚德载物,善于继承,创新发展。他提出了“生命空间论”的原创理论,完成了医学理论—临床诊断—疾病防治体系的系统建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为架起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寻找到解决医学难题的突破口,推动医学进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生命空间论》是张克镇于2006年出版的原创理论著作。他认为,人体是由空间与实体共同组成,如呼吸系统,除了鼻、咽、气管、支气管以及组成它们的细胞与其它组织,其中的空间也是其客观组成部分,如无空间,也就不可能实现呼吸功能。人体中空间的存在,对于认知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的治疗方法与途径等,都有着重要的医学意义。《生命空间论》从空间的视角入手,对人体的组成结构、新陈代谢规律、疾病诊治与预防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到了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形成规律及诊治预防的方法,使现有医学理论更加完善,更为科学合理地解读了中医经络理论及诊治原理。

2006年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对“生命空间”的查新结论是:“从人体空间的角度研究人体的组成结构、生理、病理规律”“经络是生命空间的一部分,是存在于生命体中相对稳定有序的空间通道”“在有关‘人体生命空间’的实验及理论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疾病诊断标准、一套疾病治疗规范和一套疾病预防方法”等内容,“检索范围内,国内外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生命空间论》出版后,得到学界专家高度认可。中科院资深院士、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郑国锠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认为其主要论点“与细胞生物学相仿”,细胞内存在的非共质系统,“是一个近乎连续的网络空间,由共质体外部空间连络组成,这样,细胞间就可彼此识别、连接、通讯,互相作用,把大大小小的细胞群,连成一个整体,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2007年召开的《生命空间论》研讨会上,针灸界泰斗程莘农院士表示“我要支持他(张克镇)在理论上的创新”;中国著名经络学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表示 “我完全同意张克镇教授的观点,做了三十年的经络研究,几乎所有的试验都可以证明经络就是空间,但以前只是没有从这个角度研究过。”

《生命空间论》提出的经络假说,使传统经络理论既符合现代西医学原理,又与现代科学实验结论吻合,中医的诊治原理在空间理论的视角下也得到了科学合理的解读。如“汗法”在于恢复体表的空间;“下法”在于恢复内在的空间;“化瘀”“通络”“活血”都是在于恢复不同通道的空间系统,完全符合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原理。使得中医临床中对疾病诊、治、防及其解读变得更科学、更直观、更合乎现代思维习惯,对中医与现代文明及西方文化融合有重要意义。

《生命空间论》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发现真正病因:凡是影响正常空间的因素,也会成为病因。如人体受寒时,皮肤及软组织空间会因寒冷刺激而变得狭窄,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应变化:发烧、咽痛、鼻塞等症状,正确治疗法应该是解除体表空间障碍,症状自会消失。但以实体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法,往往会忽视风寒等真正病因,把病毒或细菌等当成致病因素,以致治疗无效甚至因药物副作用导致新的疾病产生。治病与防病的方法与路径也会更加直观。器质性疾病的产生,是正常空间逐渐被实体占有的过程。了解空间的规律,就可以在疾病产生之初对空间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预防疾病。人体空间是个宏大、广泛而连贯的系统,通过体表或外周的空间,可以对内脏深处的疾病进行调控干预,使临床治疗变得更简捷、安全、有效。

《生命空间论》理论体系具有先进性。2018年4月,美国科学家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宣布发现人体内一个未知的“新器官”——“Fluid filled space”(充满流体空间),而在2006年出版的《生命空间论》中,早就对人体中此类“space”进行过系统地论述,比较后可知,美国科学家的发现,仅是《生命空间论》中论述的人体内多种空间的一种;其所提到的“缓冲作用”,也只是《生命空间论》中提及的空间八大作用中的一种。另外,该学说目前尚处于发现与研究阶段,而《生命空间论》早已在12年前就应用并指导临床实践多年。新华网、中新网、中国妇女报等分别为此专访张克镇,国内有30余家报刊、网站转发了相关“生命空间论”与“Fluid filled space”比较的文章。事实证明,由中国学者原创的《生命空间论》的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处于世界比较领先地位。